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传染科 > 传染病
编号:13774626
浅谈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11月1日 《健康必读·中旬刊》 201011
     摘要:通过对350例传染病患者不同的心理观察及护理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使病人及家属都能积极地配合治疗、护理,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关键词:传染病 患者 心理特征 护理

    传染病是由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,常可引起传播、流行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,甚至引起人口死亡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: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[1]。因此隔离是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,病人被确诊为传染病后,常表现出忧心忡忡、烦躁不安的情绪,不能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。为使患者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,尽早恢复健康,我们在医疗实践中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,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,使患者以轻松、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。因此,在临床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1临床资料

    我科在收治的350例患者中,近95%有心理异常现象。其中肝炎210例,占60%;结核病70例,占20%;其他占20%。年龄最小1个月,最大75岁。

    2心理特征

    2.1自卑自怜这是一种无能为力、无可奈何、悲愤自怜的精神状态。患者常常变得敏感,他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、动作都会引起患者的自卑和怀疑,别人的低声细语会令患者认为自己得的是传染病,别人嫌弃他,导致心理应激失控,自我价值感丧失,自信心降低,强烈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,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否定,别人的关心他会觉得是对自己的可怜,滋生自怜情绪[2]。

    2.2孤独感传染病人由于病种不同,在医疗上要采取必要的“隔离”措施,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189 字符